發布時間:2011-12-06 16:08:01
點擊數:72576 次
很多企業采取量化程度較高的指標考核方式,但經常出現指標設計的很美好,但是卻無法衡量指標的實現情況。很多績效考核得不到有力的支撐,最終流為形式,績效考核成為“雞肋”。提出這些疑問的往往是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的中小企業,而規范的企業這個問題發生的相對要少很多。這究竟是為什么呢?
其實考核指標評估的依據是否存在、是否真實,不是績效考核層面的事情,而是一個企業規范化管理體系所需要解決的問題。當然在此當中,可以通過考核起到一定的監管作用。不少HR僅從考核的角度來看待依據的問題,并不能根本解決考核依據的提供難題。而解決依據問題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,這是一個公司管理體系的問題,需要解決的是一個“面”的問題而非“點”的問題,需要將企業內的各部門整合到規范的管理體系當中。很多企業在推行績效考核熱情很高,但是往往忽略了支撐有效考核的管理體系基礎的建設。所以就需要人力資源工作者要跳出原有的思維限制,解決看似不是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人力資源問題。
一個企業的績效考核決不是孤立的存在的,績效考核是企業規范化管理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,同時績效考核的有效運行又基于企業良好的規范化管理體系。所以解決考核依據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的問題,核心是解決企業規范花管理。
那么從哪里入手解決規范化管理體系的問題呢?筆者認為最佳的解決之道在于企業真正運行以ISO90001為核心的規范化管理體系。
ISO90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制定和發布的質量管理標準體系,核心思想是“全面滿足顧客要求、過程控制、預防為主、持續改進、制度化管理、自我管理”,規定了崗位責任、強化了管理程序、明確了工作方法與工作標準,解決了管理工作中分工不清、責任不明、事前無計劃、事中無監督、事后無落實等管理弊端,是從傳統管理、粗放管理向質量管理、精益管理過渡的最佳載體。績效考核是對組織中各級員工的工作崗位、工作職責和工作業績進行考核,將考核結果與薪酬、培訓等緊密結合起來,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業績管理方式,激勵和調動組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。
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提供了系統的管理過程的標準,是對“事”的管理,績效考核規定對管理干部的業績評估方式,是對“人”的考評;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為績效考核提供了評價依據,績效考核彌補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中激勵功能的不足,兩者相互融合、相互促進,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組織績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ISO9001管理體系也可以有效的解決績效管理或是績效考核的質量問題。
其實說起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很多人并不陌生,大多數企業都通過了認證。經常問到企業有沒有推行ISO9001體系的時,大多回答推行過了,我們證都拿到手了。殊不知推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對企業來說永遠是進行時而非過去式。而且需要著重說明的另一點是: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僅適用于制造企業,同樣適用于服務型企業或組織。
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主要包括形成文件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;質量手冊;標準所要求的形成文件和程序;組織為確保其過程的有效策劃、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;標準所要求的記錄。以ISO9001的標準為核心,依照標準的原則可以進行必要的延伸,涵蓋整個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。ISO9001明確規定了必須編制的程序文件,企業可以編制確保對過程進行有效管理而適當增加的書面文件,諸如程序文件、作業指導書、作業標準等。同時規定了必須建立管理記錄,而且對文件記錄的管理做出了極為細致的規定與說明。(具體參閱ISO9001:2000版標準及其他公司的程序文件)
可以說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套極有效的內部管理控制體系。管理事務上有明確的制度性規定;操作上有明確的管理程序參照與細化的具體作業指導書和作業標準;評估與控制上有完善評審與監督機制,且對不符合的問題的改進有明確的跟蹤與追溯方法。
ISO9001強調的在工作過程中“寫我所做、做我所寫、記我所做”的管理理念,針對不同工作崗位,建立了包含工作職責、工作標準、工作記錄、工作結果等內容的工作記錄。這些記錄一是明確每一項工作的程序和標準,有利于規范管理工作;二是便于每一名員工工作計劃的分配與落實,實現自我控制;三是便于對工作的監督和管理。在這一系列的管理管控下,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管理記錄,如表單、報表、文件、問題處理報告。在對這些記錄依據考核的需要進行簡單分類整理后,可以有效的支撐績效考核的運行。值得推薦的做法是,企業內部編制一套較為完整的關鍵業績指標體系表,列決出每個指標所對應的依據來源于提供者,則在進行考核評分的時候按圖索驥就可以找到相應的依據了。從大量的管理實踐來看,大部分的績效考核記錄都可以在規范的管理系統運行中自然形成,除個別特殊的指標外,不需要為單獨為了考核而去進行專門的紀錄。
同時依托規范的管理體系的運行,管理者可以從繁雜的考核操作上解脫出來,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績效管理而不是績效考核上。績效管理的目的是業績的持續改進,在這一點上與ISO9001管理體系是的持續改進原則是不謀而合的。績效考核永遠只是一個手段或是過程,而決不是目的。績效考核的結果數據如同會計的財務報表,是提供給管理者的決策依據。如果過程未受到良好的控制,結果就未必正確,而基于不真實的結果做企業發展或管理的決策風險是極高的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,解決績效考核過程中的有效性也就顯得尤為重要,不僅給管理者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,同時給員工以正確的評價,確保與之配套的激勵體系能夠有效落實。
規范而持續改進的管理體系,不僅僅使企業的績效考核更為精確,同時在系統化的運作下積累了大量的工作記錄,持續下來則是企業的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。促進了企業知識的系統積累,讓企業的運行更多的依托與可控的精益化管理而非個別人,保證了企業未來發展的知識積累,為企業的持續發展的塑造深厚的內功。
當然很多中小企業很難系統的建立公司規范化管理體系,可以通過績效考核的引進,通過績效杠桿暴露管理的問題,發現需要建立的管理體系模塊,逐步建立起與公司規模相配套滿足現有管理需求的規范化管理體系。而不要一味追求全面系統,對于中小企業來說,引進規范化管理體系需要正視企業的實際需求,且不可照搬照抄。也許一個小企業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做絕對完善的規范化管理體系,但至少要建立與績效考核配套的相應的工作制度、流程、操作標準等體系文件。這樣才可以保證考核的有效,同時又促進現有體系的正常運行與提升。總之,在我們對業績不滿意,激情澎湃的要進行業績考核的同時也需要理性思考一下,支撐績效考核的基礎我們是否已經建立。
來源: 總裁網